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安全生產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任務。
主要工作任務
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小康
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剩余14523人的脫貧任務。持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加強貧困人口的跟蹤監測和邊緣貧困戶的及時幫扶,竭力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建立健全穩定脫貧與逐步致富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力爭創建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深入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湘江源頭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力度,確保市縣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Ⅱ類水質比例達到100%。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 保護,完成69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啟動設立南嶺國家公園。
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入開展重點領域非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依法打擊“一非三貸”。加快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深入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持續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行動,強化“三無”創建。扎實抓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自然災害等領域風險防范,全力遏制重大風險事件發生。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全力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到位內資增長13%以上。大力推進“永品出境”“永企出?!?,全年新增外貿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實體企業10家以上、“破零倍增”企業50家以上,培育1000萬美元外貿龍頭企業20家以上,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
積極爭取永清廣高鐵、衡永南高鐵、興永郴贛鐵路、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納入國家或省“十四五”規劃。加快零陵機場提質改造工程,力爭5月1日部分恢復通航,年內全面復航。 力爭雙牌灌區列入全國第一批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項目。扎實實施“2019 ~2022年電網建設行動計劃”。抓好“氣化永州”工程永州至邵陽支線建設。推進“永州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建設5G基站1600個以上,基本實現中心城區5G網絡覆蓋。
把永州的營商環境打造成核心競爭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強力推動“網上政務服務”改革。切實加大向工業園區放權力度,探索推行“極簡審批”。設立投資項目一站式服務中心,精準制定“一企一政策包”。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機制,打造“互聯網+監督”“大數據+監管”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后聯動獎懲的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深化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測評。
扎實推進產業強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突出抓好160個重大產業項目、3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3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引進30名重大科技創新人才、20個500強企業項目。全年全市園區新增基礎設施投資100億元以上,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新入統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實現稅收過200萬元企業120家以上。爭取省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0項以上,創建省級以上科技園區1家以上,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0家以上。
力爭九嶷山舜帝陵通過5A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加快零陵古城、陽明山、湘江源、舜皇山、涔天河、云冰山等項目開發。堅持“一縣一品”做大做強地方文旅品牌,打造1~2個國家級文旅品牌活動。深入實施“永州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縣鄉村三級配送體系、農產品冷鏈物流等“七大工程”建設,努力將永州打造成輻射湘粵桂周邊地區的區域性現代物流集聚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承接產業轉移的物流服務樞紐。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降低民營企業稅費負擔和要素成本。建立健全市縣鄉領導干部掛點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商會協會機制,加大政府資金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規定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穩崗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難等實際困難。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力推進“南北聯城、中部崛起”。把濱江新城作為零冷兩區聯城的主戰場。深入推進“六城同創”,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形象品質。加快完善路網結構,著力抓好湘江東路、湘江西路、湘永西路、零陵區古城路、陽明大道(延伸段)、政通路等一批主干道建設,加快打通斷頭路。加快建設宋家洲生態休閑公園、湘江西路風光帶、百花塘水廠。
搶抓衡永、永零、永新高速公路以及邵永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機遇,加強北五縣區的互聯互通。加強南部六縣之間城鎮建設的規劃銜接、協調聯動,打造更具特色、更有活力、更加緊密的南部城市板塊。深入推進縣城提質擴容,因地制宜融入和彰顯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元素,持續抓好城鎮品牌創建,鞏固和新創一批國家、省級城市品牌。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0個,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60個以上,新增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標產品65個以上,創建家庭農場示范場800家。抓好煙葉生產穩面提質,確保全年種植烤煙24.04萬畝,收購煙葉60.1萬擔。打造全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鄉村休閑旅游集聚區、醫養健康產業示范區。高質量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4萬畝。
深入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加快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湘江、瀟水干流沿岸鄉鎮以及全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依法全面規范農村建房,實現行政村空心房拆除率85%以上。全年創建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0個以上,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400個以上。
健全運轉有序、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對群眾急難愁盼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最大限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堅持村委主導、黨員帶頭、村民參與,建立村民互幫互助機制。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每年培育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土專家”“田秀才”。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新增城區學位6萬個,確保全市義務教育大班額占比控制在5%以內,普通高中學校大班額占比控制在15%以內、超大班額清零。(2)新建鄉鎮公辦幼兒園15所,抓好市第一幼兒園等一批城區公辦幼兒園擴園工作。(3)每個縣區建設1個殘疾人托養中心、1個示范性社區康復站、1個精神殘疾康復農(工、娛)療站,做到應康盡康。(4)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1.3萬戶、電視轉播臺9座、廣播電臺無線數字化工程1座,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村文化活動中心完備率70%以上。(5)投資11億元,完成棚戶區改造3923套;投資12億元,改造縣以上城鎮老舊小區216個、1419棟、面積236萬平方米,惠及城鎮居民2.3萬戶。(6)投資13億元,推進農村自來水“村村通”工程,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85%以上,供水保證率95%以上。(7)完成農村改(新)建衛生廁所10萬戶,普及率達到85%以上;科學布局和加快建設公園、市場、街道等城市公共區域公廁。(8)完成各類農村公路建設及提質改造2000公里以上,確保25戶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組)通水泥(瀝青)路。(9)積極開展省級城鄉客運一體化創建工作,力爭寧遠縣創建成功,2~3個縣區列入創建試點。(10)扎實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建設,統籌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全市所有社區(村)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留守兒童之家,并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整合農村教學點,切實提高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積極做好高考綜合改革,進一步提升高考質量。支持非營利性民辦教育發展。
積極引進國內頂尖醫療機構到永州合作辦醫,持續推進“四醫聯動”改革,加強縣域醫共體和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好分級診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強化食品安全鏈條全過程監管。
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幫扶,新增城鎮就業5.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推動社會保障全覆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及安置小區建設,力促中心城區17個棚改安置小區加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