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總結)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財政總收入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3%。
三大攻堅全面發力
脫貧攻堅大局初定。全年預計脫貧13.5萬人,貧困村出列267個,江華、新田2個國扶縣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風險防范積極有力。加快推動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嚴密防范和妥善處置非法集資案件,確保了金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需求。掃黑除惡、集打斗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綜治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安全生產獲評全省優秀單位,禁毒工作躋身全國先進。
污染防治成效明顯。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4.3%、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標準,境內江河湖庫水質按水環境區劃要求達標率97%,森林覆蓋率達到65.33%。
產業強市步履堅實
“5個10”工程實施重大產業項目57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33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31個,引進500強企業32家、重大科技創新人才45名,500強企業引進數量排全省第二。
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02億元,新建標準廠房106萬平方米,新入園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28個、竣工投產65個,新入統規模工業企業144家,百億園區增至9個。
新增高標準農田5萬畝,大宗農產品生產穩步提質。新創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場)65個,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38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52家,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660億元?!坝乐葜啊避Q身全國農業公用品牌影響力“十強”。
永州大市場、萬商紅商貿新城、愿景國際廣場、零陵春天廣場等一批重大商貿物流項目集中建成營業,全市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到596家,電商交易總額突破400億元。
全市新增3A級景區11個、星級鄉村旅游區(點)47個,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長12%,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3.5%。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增幅達到28.6%,新增規上文化企業52家,均排全省第一。
強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引進高學歷人才837人、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2個,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3個博士及博士后工作站,創建省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國家焊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驗收。獲評“中國質量魅力城市”。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市本級行政權力精簡力度排全省第二,企業登記升級為“50證合一”?!盎ヂ摼W+政務服務”改革在全省推介,一體化平臺基本建成,申請類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8%,市政務中心政務服務標準化國家示范點建設通過驗收,省政務云異地災備中心項目落戶永州。
全面實施“五大開放行動”,著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成功獲批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評全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優秀市。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增長12%,內聯引資314.8億元、增長17.5%;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7.5億美元、增長29%,新增25家進出口實績企業、62家進出口“破零”企業。全市獲批國家級水果蔬菜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城鄉發展加速融合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經停永州站高鐵達到20對;零陵機場改造工程啟動實施,新增航線5條,旅客吞吐量達到25.03萬人次,同比實現翻番。
完成干線公路建設98公里、各類農村公路建設改造5099公里、危橋改造68座;湘江永州至衡陽千噸級航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完成。
完成762個行政村電網改造升級。完成277個行政村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全市行政村寬帶通達率達到99%,4G覆蓋率達到96.3%。
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拓展到21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0.25%。中心城區實施重點城建項目58個,完成投資93億元。2個BRT首末站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實現“綠色公交”全覆蓋。
全市新擴建1000畝以上特色產業基地34個,新創市級以上農業園區54個。新解決17.71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20個省、市美麗鄉村和1000個環境治理重點村建設任務,完成1000個村污水治理,新增衛生廁所28.8萬戶,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8%、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95%、保潔制度覆蓋率達到99%、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8%,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人民群眾實惠更多
財政民生支出達到78%,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把城區學位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全年完成投資34.2億元,通過“五個一批”方式新增城鄉學位18.38萬個,全市3451個超大班額全部消除。
新增城鎮就業6.6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8萬人、市場主體5.2萬戶,城鎮登記失業率2.32%,為近年最低。五項社會保險參?;緦崿F全覆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528萬。企業退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人平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分別提標到每月2269.43元、3863.07元、103元。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430元、272元、375元。
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27206套、農村危房改造13798戶。新建主城區特別是老城區地下排水排污管網110公里、改造48.4公里。新增城鎮日供水能力18萬噸。
中心城區醫療衛生“四個中心”建設有序推進,新完成38所鄉鎮衛生院、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96所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和農村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全面完成。新創學校標準化食堂200家,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排全省第一。
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在全省藝術節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寧遠、道縣獲批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1鎮3村入選第七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成功申報61個中國傳統村落。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決執行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全面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
辦理人大議案2件、建議349件,政協提案286件、大會發言14件,學位建設、鄉村振興、優化發展環境等一批議案、重點建議和提案、發言辦理成效明顯。
扎實開展政府系統“執行力提升年”活動,制定出臺并嚴格落實提升政府執行力“十條規定”和“十項改革”。
堅決整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切實強化監察監督和審計監督,轉作風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
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計劃)
201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堅定不移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扎實推進開放興市、產業強市,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積極拓展“六大戰役”和“四個提升”,加快建設創新開放新高地、品質活力新永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70周年華誕。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7%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安全生產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任務。同時,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注重以下指標: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5%以上;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50%以上,其中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35%以上;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7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工作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以下幾條
一是始終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鮮明主題。順應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勢,真正實現發展思維從速度型轉向質量型。
二是始終突出三大攻堅戰這個戰略重點。堅持抓穩定就是抓發展、抓扶貧就是抓發展、抓治污就是抓發展,狠下決心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三是始終突出產業項目建設年這個有效抓手。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大抓產業項目建設,切實強化對產業項目建設的工作推動、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考核獎懲,真正將產業強市戰略落到實處。
四是始終突出為民謀福祉這個根本目的。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溫暖人心。
五是始終突出提升執行力這個堅強保障。旗幟鮮明講政治,撲下身子抓落實,以務實高效的作風服務于民,以勤政有為的形象取信于民,不斷增強各級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主要工作任務
(一)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升級版,堅定推進產業項目建設
著力推動“5個10”工程新突破。堅持“大項目—大產業—大發展”路子,突出抓好50個重大產業項目、3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3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實施,新引進30名科技創新人才、20個500強企業項目。
著力推動工業發展新突破。大力實施園區發展“5個100”工程,全年新增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00億元以上,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新簽約入園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00個以上,新入統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培育稅收過200萬元企業100家以上。
著力推動現代農業新突破。圍繞建設湘南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積極實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突出抓好優質蔬菜基地擴面、食用菌生產基地擴能、生豬養殖基地提質以及35萬畝紅壤富硒有機茶產業化項目建設,新創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60個以上。
著力推動服務業新突破。打造好對接粵港澳旅游市場的橋梁窗口,策劃好湘粵桂邊界區域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好智慧旅游平臺,實施好“旅游+”融合發展工程。實現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增長10%以上。推進商貿流通“千百工程”和“優供促銷”行動,培育打造“6個10”商貿流通載體工程。規范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堅決把房價穩定在合理水平。
(二)緊緊圍繞激發創新創業新活力,堅定推進營商環境優化
加快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全面按期完成本輪機構改革任務,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充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抓好“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三年行動計劃”,全年研發經費投入達到30億元以上,市財政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實現翻番。抓好“瀟湘人才行動計劃”落實,大力引進一批帶項目、帶成果的人才團隊和高層次人才。
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切實打破準入門檻,國家未禁止的行業、領域全面向民營企業開放。切實抓好國家、省、市減負降本一攬子政策的落地落實,加快培育一批優質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
(三)緊緊圍繞打好全面小康決勝戰,堅定推進精準脫貧攻堅
咬定目標任務。按照省定計劃和要求,全年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貧困村出列32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以內,除兜底保障對象外,基本消除絕對貧困,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抓實產業扶貧。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壯大、提質增效。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力爭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就業項目”。
攻克深度貧困。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村的幫扶力度,優先實施水利、交通、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在人才支持、隊伍幫扶、社會幫扶等方面給予傾斜。
鞏固脫貧成果。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監管,對摘帽縣、出列村和已脫貧人口給予持續幫扶,精準落實教育、醫療、住房等到村到戶到人的保障政策。
(四)緊緊圍繞保護美麗湘江源,堅定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打好藍天保衛戰。大力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完成人工造林27萬畝,封山育林28萬畝,確保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以上,年內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5%以上,縣城達到87%以上。
打好碧水保衛戰。大力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抓好湘江源頭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壓實各級河長責任,全面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集中整治。
打好凈土保衛戰。積極實施土壤環境保護工程,扎實保護好“山水林田湖草”,抓好湘江兩岸“小微濕地”試點,加強礦山生態修復與治理。
(五)緊緊圍繞筑牢發展防火墻,堅定推進重大風險防范
嚴防金融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實施方案,強化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大力推進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嚴厲打擊惡意逃避金融債務和非法集資行為,確?!叭!辟Y金不斷裂、重大金融債務風險事件不發生。
嚴防安全生產風險。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全面強化黨政領導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強力推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和水上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一單四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抓好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落實監管重心前移。加強應急管理,科學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故,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嚴防社會穩定風險。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為主線,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堅決捍衛以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
(六)緊緊圍繞加速區域一體化,堅定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永州火車站提質改造,爭取新增3—4趟高鐵???,爭取新開通2—3條航線,啟動“公交都市”創建工作。
提升城鎮功能品質。圍繞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加速濱江新城崛起,以實施“城市雙修”為抓手,推進中心城區綜合提質。把縣城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加快推進“十百千萬”工程,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引領性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創省、市美麗鄉村示范村60個以上,完成市級農村環境整治重點村450個以上,抓好300個村的污水治理,推進“廁所革命”。
(七)緊緊圍繞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堅定推進擴大對外開放
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園區、商會、企業對接合作,緊盯產業轉移意向園區和企業,做好“母親式”服務。圍繞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打造1—2個具有鮮明永州特色的高水平節會品牌。實現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以上,內聯引資350億元以上。
完善開放平臺。統籌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等,努力實現無縫對接,全力提高營商效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設立10個開放型經濟平臺建設。
拓展外貿市場。大力開拓新興貿易市場,力爭新增“破零倍增”企業50家以上。大力推動“永品出境”“永企出?!?,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0億美元以上。
(八)緊緊圍繞增進人民群眾幸福感,堅定推進民生福祉改善
著力抓好十大民生工程建設。(1)把農村安全飲水作為今、明兩年為民辦實事工作的重中之重,兩年投資38億元,實現全市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和自來水“村村通”。今年完成投資20億元,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80%以上,供水保證率90%以上。(2)持續推進城區學位建設“民生一號工程”,全年完成投資31.4億元,新建學位6.41萬個,消除3286個大班額,實現城區學位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圓滿收官。(3)加快城鄉幼兒園建設,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2所,緩解城鄉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4)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完成窄路加寬557公里、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1740公里。(5)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全年投資7.8億元,改造511個行政村。(6)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市實施棚戶區改造4500戶、面積45萬平方米,完成年度投資13.5億元。(7)完成72個鄉鎮衛生院、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69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基層標準化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8)抓好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化設施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市文化藝術中心、規劃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市級標志性工程,加快縣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9)深入實施主城區特別是老城區地下排水排污系統建設攻堅工程。(10)加快城區公共停車場、停車泊位、人行天橋、地下人行通道建設,加強小區整治,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和居住環境。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高度關注就業形勢,全面落實穩就業政策,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