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質安全信得過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秦琦委員代表民盟永州市委發言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優質安全信得過的農副產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寵兒,為了購買放心的農副產品,人們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尋求海外市場。永州,被認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目前永州市生態資源優勢沒有充分體現,沒有得到市場廣泛認可,還稱不上名副其實的優質安全信得過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為此,民盟永州市委組織調研組展開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將永州建設為優質安全信得過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存在的困難
1、土地流轉困難,成本高利潤薄。田地出租收入低,流轉后權益無法保障,很多農戶不愿意流轉土地。農業經營戶流轉到手的土地面積也很不穩定,承包年限短,不能成片,費用偏高。我們走訪了本市范圍內的36家農業經營主體,有35家聲稱土地承包難。土地成本以種糧為例:農業經營戶每年每畝基本農田要繳納800元左右的租金,年成好的時候年畝產值2000余元,除去農資人工等,能夠不虧就不錯了。尤其近幾年,雇工工資越來越高,農業經營戶利潤越來越少。
2、農藥化肥除草劑時有使用,農業污染現象存在。永州雖號稱山清水秀、生態天堂,也存在農業污染現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農民為了省事,使用農藥、除草劑,造成農產品產量逐漸下降,品質變劣。
3、農民增收動力減弱,經營者資金匱乏。農業效益低,人們不愿意務農,或者僅僅滿足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前期投資大,收益周期長,風險高,許多從業者存在資金困難,經營難以為繼。
4、農業人才斷層,科技支撐乏力。永州市一線農技人員年齡都在40以上,就連各縣區農業委專業人才也是鳳毛麟角,企業很難招到科技人員。永州職院農學系的農作物種植、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專業因招生困難已經停辦。
5、農副產品品牌保護不夠,檢驗檢測體系不完善。永州市已取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有290多個,但缺乏保護優化意識,許多優勢產品已經退化。檢驗檢測體系不完善,優質產品往往沒有經過權威機構的檢驗檢測,沒有信用支撐。另外,永州市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夠健全,對優質農副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不大,市場認可度不夠。
二、建議
為打造優質安全信得過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實現從農業大市到農業強市的轉變,我們建議:
1、整合資源,創建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全面梳理并保護好永州市各縣區的特色農副產品。抓住永州市被列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的契機,舉全市之力打造如“永州農品”之類名稱的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在公共品牌之下推出如永州柑橘、永州茶油、永州麻鴨等特色品類體系,制定公共品牌的產品質量標準,政府出資統一對外宣傳推介,形成永州農業的靚麗名片。
2、建設方便高效的農地流轉交易平臺。永州市土地確權工作已經走在全省前列,在此基礎上應當建立農地產權交易中心以及相關網絡平臺,出臺農地交易管理辦法,保障交易雙方信息對稱,盤活農地資源。
3、打造為農業生產經營戶服務的投融資和保險平臺。建議市、縣兩級分別成立由財政資金控股、民間投資參與的農業產業發展投資股份公司,為優質農副產品生產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相關部門跟商業保險公司銜接,開發農業生產保險險種,為農業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4、建設便捷低成本的農產品檢驗檢測認證平臺和流通平臺。整合農業、食藥監部門的檢測資源,建立市級中心檢驗檢測站,為區域公共品牌的農副產品和農業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收費低廉的檢驗檢測服務。積極主動引進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機構,由他們建立覆蓋全市區域的檢驗檢測質量認證機構,降低永州市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認證成本。制定發展規劃,整合市、區有資質、有實力、信譽好的物流公司組建農產品物流中心園,重點建設好冷鏈物流園,鼓勵各類網絡微信平臺的農產品銷售公司發展,為農產品快捷流通提供保障
5、打造農業技術服務信息平臺,開展科技攻堅。建議跟省農科院、湖南農大、永州職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建設涵蓋高校、農業科研院所和本地農技人才的技術服務信息平臺,為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為企業和經營戶提供技術服務。同時,依托平臺針對農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如土壤修復、柑橘黃龍病防治等開展科技攻堅工程。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主要職務:民盟永州市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界別:民盟
黨派: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