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l5pbh"></meter>
<output id="l5pbh"><dl id="l5pbh"><mark id="l5pbh"></mark></dl></output><cite id="l5pbh"><strike id="l5pbh"></strike></cite>
      <meter id="l5pbh"></meter>

      <pre id="l5pbh"><video id="l5pbh"><ol id="l5pbh"></ol></video></pre>
      <dfn id="l5pbh"></dfn><b id="l5pbh"><video id="l5pbh"></video></b>

      <font id="l5pbh"></font>

        <em id="l5pbh"><span id="l5pbh"><pre id="l5pbh"></pre></span></em>

        <track id="l5pbh"></track>

        <font id="l5pbh"><noframes id="l5pbh">

        <dfn id="l5pbh"></dfn>
        天天操夜夜操 啊AV_国产亚洲视频精彩在线播放_色屋精品毛片免费久久_久久久免费丁香五月_2021国产综合网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幸福永州 > 人文歷史 > 永州名人
        分享到:
        追尋初心來路 賡續紅色血脈——帶著初心去打卡之走進何寶珍故里
        • 2021-04-16 09:12
        • 來源: 永州日報
        • 發布機構:網站運維中心
        • 【字體:   

        永州日報訊 記者 黃玲玲 通訊員 謝萬波

        1572124_chenchao_1618488540602.jpg

        何寶珍故居。 本報記者 郭磊 攝

        信仰如炬沐黨恩,烈士故里銘初心。

        帶著對何寶珍烈士的崇敬之情,3月30日,記者走進何寶珍故里道縣梅花鎮貴頭村,緬懷這位優秀的女共產黨員。

        何寶珍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女黨員,劉少奇同志妻子、早期革命戰友,婦女運動先驅。1933年為營救革命同志不幸在上海被捕,堅持獄中斗爭,寧死不屈保守黨的機密,1934年深秋壯烈犧牲在南京雨花臺,時年32歲。

        劉少奇對何寶珍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英勇堅決,為女黨員之杰出者”。

        碧水青山環繞,蒼松翠柏成蔭。何寶珍故里位于道縣梅花鎮貴頭村洑水河畔。

        沿著207國道進入貴頭村,進村主道就是去年開街的長征街,牌匾上長征街三個字兩旁鮮艷的黨旗圖案十分搶眼,兩旁柱子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詩,瞬間把人拉回到那段悲壯的歷史中去。

        循著長征街,沿街店鋪彩旗招展,建筑風格整齊劃一,道路干凈整潔,一個風景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映入記者眼簾。

        從長征街走進何寶珍故居,松柏幽靜的廣場上立著一座高達2.678米的雕塑,再現了一個端莊大方、文雅堅毅、風華正茂的何寶珍形象。

        銅像背后正對著何寶珍故居。

        何寶珍故居占地面積200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抬梁式湘南傳統民居。故居正門上方牌匾“何寶珍烈士故居”是劉少奇同志的書法集字。1902年4月,何寶珍在這里出生,并度過了童年時光。

        跨過石門坎,記者一行進入何寶珍故居,真實觸摸這位女英雄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橫堂屋是一家人休閑的地方,邊上有兩個天井,采光、通風非常好。右邊是木工房,房間里陳列著各種木工工具,因為何寶珍的祖父何永貴、父親何瑞容是一個木匠,左邊為伙房和吃飯屋。后面為附屬建筑,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儲存庫,下層為牲畜圈舍,上層為糧倉。里面是碓屋,以前老百姓舂米用的工具……”

        “正堂屋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形成有照壁、天井、正廳、廂房的建筑格局,是全家起居、會客的日?;顒又行??!?/p>

        青石板、小木屋、一件件老器具,隨著講解員娓娓道來的聲音,歷史和現實在不斷交錯。

        在幼年時的何寶珍生活起居的臥室,墻上還掛著何寶珍拒絕纏腳的小故事。8歲時,父母為了她將來嫁個好人家,要她纏小腳,她以絕食抗爭,最后父母心疼她,答應給她放腳。一次,縣教育部門在西洲公園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邊跑邊算”體育競賽活動,曾經纏過小腳的何寶珍代表女子小學參賽,她第一個到達終點,并且題目全部算對了,獲得了冠軍。

        苦難的家境、殘酷的生活并沒有壓到何寶珍,反而孕育了她樸實厚道、堅強進取、獨立善思的性格。

        清明時節,何寶珍故里成了熱門打卡地,眾多青少年學生和干部群眾紛紛來此緬懷先烈。當天,在位于何寶珍故居旁的何寶珍烈士陳列室,來自長沙軍事法庭的黨員干部正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陳列室門口立著何寶珍像和前言,陳列室由《苦難童年》《瀟湘女杰》《血沃雨花》《薪火傳承》四個部分組成,小小的一間陳列室,記錄了何寶珍的英雄事跡。

        “面對威逼利誘、面對嚴刑拷打、面對精神折磨,何寶珍拒不回答,堅守黨的機密。敵人無計可施,最后,惡狠狠地說:是死,是活,兩條路由你選,要活命就老實招來,頑抗只有死路一條。何寶珍堅定地回答:‘要口供,沒有;要命,拿去吧,革命者是殺不盡的?!@年深秋,年僅32歲的何寶珍,戴著腳鐐、戴著手銬、帶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昂首挺胸走向刑場,壯烈犧牲在南京雨花臺?!?/p>

        “何寶珍用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高揚浩然正氣,誓死保守黨的機密,用一腔熱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

        隨著解說員鏗鏘的語調,何寶珍忠于革命、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在記者心中越來越清晰。

        同時,為了讓何寶珍烈士的英雄事跡被更多人知曉,道縣還將何寶珍的事跡編成戲劇,2019年底,道縣紅色戲劇《何寶珍血染雨花臺》在該縣五中中心廣場舉行首演,現場近6000余名觀眾懷著沉痛悲憤的心情觀看了演出,體會著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困苦,感受著革命先烈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十分重視何寶珍故居保護利用,先后修復何寶珍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對貴頭村的村容村貌進行了改造。

        “村莊的變化看這兩張照片最明顯?!痹谝粯堑霓k公室,何紅福指著墻上掛著的兩幅對比照片介紹,“以前這里都是泥巴路,老百姓建的房屋沒有規劃,很不規范。2016年開始,道縣對貴頭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修繕民舍、村道和公共設施,修復了何寶珍故居并對外免費開放?!?/p>

        “貴頭村是道縣上個世紀第一批小康示范村。20多年來,村黨支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農業產業?!贝逯Р繒浐螆F福告訴記者,全村共有村民1410人、耕地932畝,近年來,村支兩委引導村民開展土地流轉,其中,300畝流轉給種植大戶唐智亮種沃柑,300畝流轉給種植大戶何永健種芋頭,200畝種荷花,另有100畝種彩稻和蔬菜。

        光陰似箭,發展日新月異,但這片紅色土地上流淌過的鮮血,那些村民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如同村里的何寶珍烈士雕像,矗立在人們心里。村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尊崇和感恩的同時,努力實干、建設美好家園。

        與此同時,2020年,道縣通過“紅色文化旅游+消費扶貧”,在貴頭村開起了一條“長征街”,第一批30家商鋪全部入駐,并于9月22日正式開街,所銷售的產品全部為道縣本地農副產品(消費扶貧名錄),如今“逛長征街、過紅日子”的習俗日漸成形。

        當天,在貴頭村的網紅景點——魚鱗壩,藍天碧水,波光粼粼,游客們紛紛拍照留念。據介紹,每年來這里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熏陶的人數達到30萬人。

        追尋初心來路,賡續紅色血脈。

        “未來,我們打算增加紀念場館,與原有何寶珍故居管理所的功能進行有效分開,利用寶珍學校舊址和周邊區域,新增寶珍戀情紀念館、寶珍公園及寶珍小學等,豐富展陳形式,集中并全面的展示寶珍精神?!睂τ诤螌氄涔示游磥硪巹?,何寶珍故居管理所所長何紅福十分清晰。他介紹,他們將嚴格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保護方針,對何寶珍故居及周邊區域進行提升,構建完善的綜合紀念參觀的主題園區,講好何寶珍生平故事,傳承偉大愛國主義革命英勇精神。

        “道縣還將建立一個匯聚長征學院、軍事文化、田園康養、道州風情等多種元素的忠誠小鎮,貴頭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焙渭t福向記者介紹。

        根據規劃,忠誠小鎮將按照以紅帶綠、以紅促古,紅綠古融合的大旅游思路,以陳樹湘烈士紀念園和何寶珍故里紅色研學教育、黨建培訓為核心驅動,帶動周邊鄉村休閑、戶外運動、民俗體驗、生態觀光發展,打造集研、游、住、吃、購、娛、養多功能復合一站式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如今,何寶珍故居與道縣革命烈士陵園、何氏宗祠、海龍廟、寶珍小學、寶珍大橋、天然浴場和連片荷花、彩稻、生態水果采摘園連成一片,形成了人文薈萃、風景秀美的何寶珍故里景區,先后被評為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永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斯人雖去,但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澆灌的幸福之花早已在這片熱土遍地開放。


        相關政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國家部委網站 -
        - 市州政府網站-
        - 省直單位網站 -
        - 縣區網站 -
        - 市直部門網站 -
        關于本網|聯系我們|鄭重聲明|網站地圖

        主 辦: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 辦:永州市數據局(永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網站標識碼:4311000024    版權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備案序號:湘ICP備05009375號    湘公網安備 43110302000125號
        E-mail:yzcity@163.com    
        聯系電話:0746-8379670(受理網站建設維護,報錯和不良信息舉報等相關事宜)    

      1. 湖南省人民
        政府網
      2. 永州市人民
        政府網
      3. 三湘e監督
      4. 監督一點通
      5.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