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出臺的背景及意義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于一身的大寶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竹林資源作為重要的森林資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美麗鄉村風景線”“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國家林草局、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林改發〔2021〕104號)、《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3〕1375號)等文件,省級層面出臺《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23〕47號)等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確一攬子支持舉措,為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永州地處湘江源頭和南嶺山脈腹地,是全省四大重點林區之一,也是全省竹類資源分布中心區之一。全市竹林面積148.21萬畝,有立竹2.66億株,擁有各類有竹產品加工企業126家,竹產業總產值達32.5億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竹產業,圍繞國家和省關于竹產業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文件精神,積極響應“以竹代塑”倡議,我局研究起草了《永州市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送審稿)》(以下簡稱《措施》),提出了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升竹林基地質效、完善竹林配套設施、強化用地要素保障、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竹產業創新技術研發、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竹產業標準化發展、推廣應用竹產品、促進竹旅文化深度融合、推進品牌和市場體系建設、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對于加快全市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件起草依據和過程
(一)文件起草依據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部委《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林改發〔2021〕104號);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3〕1375號);
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23〕47號);
4.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4年度市人民政府重大議題、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和重要文件計劃》的通知
(二)文件起草過程
1.組建工作專班。2月中旬,組建《措施》起草工作專班,由局長牽頭抓總,分管負責人協調推進。
2.開展學習調研。今年2月以來,工作專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的竹產業發展政策文件,多次赴雙牌縣、藍山縣、新田縣等重點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3.確定主要措施。在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工作專班多次會上研究,最終明確了目標任務,確定了若干措施,列出文本提綱。
4.起草《措施(征求意見稿)》。工作專班經多次討論、修改,于4月上旬形成《措施(征求意見稿)》。
5.征求各方意見。4月12日,以永州市林業局的名義發文,分別向各縣市區(管理區)和有關市直部門征求意見。先后收到13個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18個單位的復函。共收集到16條反饋意見和建議,包括引言、相關措施、結尾和其它方面的內容。其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3條建議,市財政局、市稅務局、藍山縣、金洞管理區均分別提出2條意見,市科學技術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國網電網永州供電分公司以及江永縣均分別提出1條意見。市金融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人社局、零陵區、冷水灘區、祁陽市、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回龍圩管理區均回復無修改意見。
6.研究吸納意見。一是分析研究。工作專班成員對征集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匯總,并逐條分析、研究,列出不能采納的意見建議并充分說明理由。二是溝通協調。針對藍山縣人民政府提出的第一條和金洞管理區管委會提出的第一條,共2條建議沒有采納,市財政局提出的第一條和金洞管理區管委會提出的第二條,共2條建議部分采納,工作專班積極對接,深入交流,已達成一致意見。三是列表說明。經過多方溝通,采納了其中的12條意見和建議,有2條意見建議部分采納,2條意見建議沒有采納,具體情況見《關于征求<永州市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反饋意見及采納情況統計表》。表中對采納的意見建議列出了修改的情況,對不采納的意見建議列出了不采納的理由。
7.修改完善并形成《措施(送審稿)》。4月份以來,我們根據意見采納情況對《措施(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措施(初稿)》。5月29日,局黨組(擴大)會議對《措施(初稿)》進行研究討論,形成《措施(送審稿)》。
三、文件主要內容
《措施(送審稿)》共三個部分16段,其中:
第一部分為第1段,內容為引言,主要明確出臺文件的指導思想、背景及意義。
第二部分為第2-15段,內容為正文,主要明確六個方面十四條具體措施:一是強化基地建設,優化資源培育。包括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升竹林基地質效、完善竹林配套設施、強化用地要素保障等措施;二是推動竹產業升級,做強龍頭企業。包括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產業園區建設等措施;三是加大科研力度,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包括加強竹產業創新技術研發、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竹產業標準化發展等措施;四是積極宣傳推廣,促進竹產品消費。包括推廣應用竹產品、促進竹文旅深度融合、推進品牌和市場體系建設等措施;五是強化政策保障,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加強組織領導等措施。
第三部分為第16段,內容為該文件有效期說明,明確文件有效期為五年。
四、政策特點或創新舉措
永州竹產資源豐富,竹產業是林業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優勢產業之一,立足于適宜竹林生長的自然條件,竹林分布相對集中,竹林面積大,竹產品開發利用歷史悠久,具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制定出臺《措施》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益探索,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竹產業發展戰略部署的有力舉措,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市豐富的竹林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竹林生態功能和竹產品價值,加快推進全市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1.在強化基地建設,優化資源培育方面。一是加強竹林資源培育。積極鼓勵竹林流轉經營,培育新型竹林經營主體,支持組建專業生產組織(合作社),推動竹林經營權融資,發展多種合作模式,推動優質豐產竹林建設,提升竹林經營效益。二是提升竹林基地質效。持續優化竹林資源結構,促進可持續經營,全面實施各類竹林分類經營,將低效低產竹林、退化竹林納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利用竹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積極推進竹林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和發展竹碳匯等新興產業。三是完善竹林配套設施。統籌道路規劃,提升竹林道建設規模,強化豐產基地建設,支持竹產業重點發展區進一步完善竹山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科技生產水平,建設規?;?、標準化、生態化的豐產竹林基地,支持有條件的竹林開展FSC、CFCC認證。四是強化用地要素保障。對涉及竹產業發展占用林地的設施需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落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政策,保障竹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用地需符合“三區三線”管控要求和環保標準。
2.在推進竹產業升級,做強龍頭企業方面。一是大力培育市場主體。聚焦竹產品優勢領域,培育規模以上竹產業龍頭企業,引導省級以上竹產業龍頭企業提升規?;?、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水平,引進升級機械化、智能化生產線,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應用,因地制宜綜合發展,培育新型農村經濟體組織和職業經理人。二是加強產業園區建設??茖W規劃,合理布局全產業鏈,完善和加強現有竹產業園區功能,推進竹產業加工體系建設,鼓勵園區集約節約用地,建設標準廠房、定制廠房,加快產業集中集聚,加強竹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安全水平,完善生活配套設施,鼓勵探索竹子下山新模式,支持小微企業探索全竹循環利用。
3.在加大科研力度,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方面。一是加強竹產業創新技術研發。保護并利用竹種質資源,加速成果轉化應用,鼓勵科研院校進行竹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開發,推進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以便實現研發成果的產業化應用。二是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申報技術創新項目,加快竹產品深度開發。三是推進竹產業標準化發展。鼓勵竹產業發展優勢區域積極探索和推進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構建完善竹產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4.在積極宣傳推廣,促進竹產品消費方面。一是推廣應用竹產品。充分挖掘竹制品“代塑”、“代木”潛力,鼓勵和引導各行各業對竹制品的消費。二是促進竹旅文化深度融合。利用竹林資源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竹文化主題景區、竹類森林康養基地,鼓勵保護和傳承竹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竹文創產品設計生產。三是推進品牌和市場體系建設。加大經營主體在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支持,積極推進竹產業融入“瀟湘竹品”省級公用品牌建設,打造地理優勢產品和產業品牌,利用國內和跨境電商平臺拓寬營銷渠道,提升供給能力,打響海外貿易市場,擴大竹產品銷售,充分發揮竹產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加強宣傳推介和產品營銷,進一步提升永州竹產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5.在強化政策保障,加大支持力度方面。一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2024-2028年,市本級整合森林植被恢復費等資金,每年安排500萬元建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竹產業發展重點縣在科技創新、“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和品牌建設等領域,統籌好國家、省級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源聚集竹產業,促進竹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發展。探索竹林林權抵押貸款模式,實施林業貸款貼息等金融政策,引導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支持竹產業融資。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將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納入林長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考核評估結果運用,確保各項政策取得實效,共同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新老政策差異
在此之前未出臺相關政策,不存在新老政策差異的情況。